顯示具有 短鯛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短鯛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

Pelvicachromis drachenfelsi 烏莉鳳凰


        早期烏莉鳳凰在分類學上被視為是翡翠鳳凰(Pelvicachromis taeniatus)的一種地域型,通常被標示為烏莉翡翠鳳凰或翡翠鳳凰烏莉型(Pelvicachromis taeniatus "Wouri"),然而在2014年,烏莉鳳凰的有效學名已被確立為Pelvicachromis drachenfelsi(註1)。 
        烏莉鳳凰的公魚與其他翡翠鳳凰一樣,初見時並沒有太吸引人的體色表現,隨著個體成熟,背鰭中後半段的白邊開始浮現,唇邊到臉頰的微黃與微紅,以及鰓蓋末端被白色包覆的黑色圓點都是此種的特徵之一。另外與其他外觀相似翡翠鳳凰的最大不同點,在於尾鰭上的顏色與花紋,末端上半部為亮白色,往內則有兩個相連的大黑點,再往內的上1/3~1/2處為帶狀亮黃色或亮金色,下1/2~2/3為帶狀藍色(某些光線角度會是白色),再往內則有十幾二十個點狀花紋。
        西非短鯛的母魚一直給人色彩繽紛的感覺,烏莉鳳凰的母魚也是如此,尤其是發情期時,臉頰、背部、背鰭、以及尾鰭,原先呈現黃色的部分,都會變成亮眼的金色,尾鰭偏上方會有1~2個黑點,而腹部則會有桃紅、紫紅、紫色不等的迷人體色。
        根據Anton Lamboj的描述,烏莉鳳凰只分佈在烏莉河支流的兩處,而這兩處共同的特點就是黑水、低導電度、低pH,所以在飼養此種西非短鯛時,建議可以提供酸性軟水,如果能力可及,欖仁葉、黑水、草泥丸或泥碳土......等等可營造出一點點水色,並且提供腐植酸之類的產品,也可適量添加於缸中,有助於穩定魚隻的狀況,並促進發色。














註1:Lamboj, A., Bartel, D. & dell’Ampio, E. (2014): Revision of the Pelvicachromis taeniatus-group (Perciformes), with revalidation of the taxon Pelvicachromis kribensis (Boulenger, 1911)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. Cybium, 38 (3): 205-222.

延伸閱讀:

翡翠鳳凰短鯛家族的最新分類情況...
Pelvicachromis taeniatus  翡翠鳳凰
Pelvicachromis kribensis 喀麥隆產翡翠鳳凰 

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Pelvicachromis kribensis 喀麥隆產翡翠鳳凰

『洛克妮琪   Lokunje』

『金奎    Kienke』

『耐特    Nyete』

『安心亞    Edea』

『碧皮妮迪/畢平迪    Bipindi』


『羅貝    Lobe』



『馬高麗    Makoure』


延伸閱讀:

Pelvicachromis taeniatus  翡翠鳳凰
Pelvicachromis drachenfelsi 烏莉鳳凰
翡翠鳳凰短鯛家族的最新分類情況...

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

淺談--Rio Madeira 產野生短鯛


        Rio Madeira流域產的短鯛,或許是因為水文、水質或整個環境的關係,相較於同種但不同流域的短鯛而言,大多具有體型細長,各鰭末端如緞帶般拖長的特點,例如瑪迪拉酋長的臀鰭,瑪迪拉阿卡西的背鰭、臀鰭、以及菱形尾型的尾鰭,瑪迪拉藍袖的臀鰭及菱形尾型的尾鰭。


        Rio Madeira是一個不小的河系,由西南方玻利維亞境內的Rio Madre De Dios及巴西與玻利維亞邊界的Rio Mamoré在Nova Mamoré附近匯流之後,蜿蜒往東北方流,匯入亞馬遜河。







        這一次進口的瑪迪拉阿卡西,日本人標示Apistogramma agassizii "Rio Madeira/Humaita",也就是採集點在瑪迪拉河中上游的Humaita這個地方,到目前為止,體色、各鰭的表現、尾紋一樣擁有著瑪迪拉流域阿卡西短鯛的特色,至於完全成體之後的表現,則需要點時間慢慢飼養才能再做記錄。








        在2009或2010年所進口的亞爾普那阿卡西(Apistogramma agassizii Apripuana),其採集點在於瑪迪拉流域的支流Rio Apripuana,當年沒有進到野生魚,只有友人繁殖的WF1(野生第一代),看得出來尾紋與主流域的瑪迪拉阿卡西略有不同,但仍有粗版的白框(或橘框)。





        很久很久以前,也曾經有瑪尼可阿卡西(Apistogramma agassizii Manicoré)進口,或是以"藍色幽靈阿卡西"的名字販售,這個採集點大約是在瑪迪拉河中段,Manicoré附近還有一條Rio Manicoré,這一點就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。


        2012年在日本的水族館網站上,曾經出現了傳說中的瑪迪拉藍袖(對於短鯛有長期熱情的人大概就知道,傳說中的瑪迪拉藍袖已經消失多久了),而採集點或流域就是標Manocore,這一點就很有趣了,近十年來從瑪迪拉流域採集的酋長、阿卡西、甚至於仆卡短鯛,雖然進口的頻率及數量都算少,但也表示一直都有採集隊或者漁民在這個流域捕撈,但為什麼就是沒有"傳說中的瑪迪拉藍袖"進口呢?以Taeniacara candidi Madeira名義進口的野生藍袖,尾紋、背鰭、甚至於身上色彩表現,跟印象中的瑪迪拉藍袖截然不同,甚至於比較接近印象中的尼格羅藍袖或者阿蓮卡藍袖。
        回到標示跟採集點的問題上,標示"Manicoré"的話,究竟是在Manicoré這個城市附近的Rio Madeira上採集的?還是在Rio Manicoré採集的?如果是在Rio Manicoré採集的,這條河保守估計至少有200公里,還不包含河道沿岸附近的小水塘,所以........到底"傳說中的瑪迪拉藍袖"的產地是在哪裡?這個答案可能要等到真的採集到這個魚種才能揭曉了
.